第 15 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,共探电影产业升级路径
4 月 21 日,第 15 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于北京盛大举办。本次论坛以 “光影传薪,乘势而上” 为主题,围绕精品创作、人才培养、技术革新等核心议题,深入探讨了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。来自中国影协、北京市文联等机构的领导以及电影界代表共三百余人齐聚一堂,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。
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邓光辉在论坛上强调,培育多元市场主体、完善供给体系以及扩大人才规模对于打造新时代电影精品至关重要。导演薛晓路指出,创作者应通过积极的社会观察与深刻的自我对话来挖掘新颖题材,尤其要重视女性视角在电影创作中的独特价值。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建议,充分借助流媒体 “低成本” 的显著优势,大力发掘青年电影人才。演员颜丙燕呼吁广大演员专注于角色的打磨,以专业、敬业的态度传递情感共鸣,提升电影表演的质量与感染力。
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认为,AI 技术将大幅降低电影制作成本,为年轻导演实现创意提供更多机会,有力推动电影行业的普惠性发展。面对新媒介的冲击,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提出,电影需强化头部内容品质,致力于成为 “王冠上的珠宝”,以独特魅力吸引观众。王晓晖则建议电影坚守视听语言优势,与短剧形成差异化互补,构建良性的媒介生态。
本次论坛积极呼应北京建设 “人才荟萃、创作活跃、市场繁荣” 国际影视高地的目标。王晓晖建议,进一步优化资金支持、完善政策保障以及改善观影环境,为影视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薛晓路倡导通过文理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,为电影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创造力。
在本次论坛上,“See・新力量” 北京电影短片周正式发布。该活动旨在挖掘新兴创作力量,通过专业评选、集中展映等丰富多样的活动,为电影创作者搭建起高效的交流平台。同时,《2024 年北京电影产业研究报告》重磅披露了北京作为全国电影创作制高点、市场风向标的关键数据,为电影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。
在今年中国电影诞生 120 周年的重要节点,本次论坛凝聚了行业共识:中国电影需以改革创新积极应对各种挑战,以高质量内容回应时代需求,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重要力量。
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,版权归本站所有,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,但请务必注明出处
- 1以会为媒,以赛兴旅,解锁 “文旅 + 赛事” 融合的商业密码
- 2第 15 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,共探电影产业升级路径
- 3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盛大启幕,展现天人合一智慧与绿色发展蓝图
- 4荣誉!院企合作谱新章,匠心力作新发展。
- 52025华为中国数字能源伙伴大会:共探绿色低碳转型新机遇,共赢低碳新时代
- 6会务生态协同赋能计划|万国博览×凯睿会议:以“技术革命”重塑行业标杆
- 7人工智能行动峰会:共绘全球智能未来新蓝图
- 8国际作物创新与商业化大会(亚洲)在三亚隆重开幕,共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
- 9《2023年度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》广州发布,万国博览集团展望2025年会议产业新发展
- 10第十六届无锡国际新能源展览会开幕, 擘画新能源产业新篇章